​学院召开机场工程与低空基础设施学科发展研讨会

发布时间:2025-04-19 访问:

4月18日上午,太阳成集团tyc33455在北校区召开“安全筑基、数智赋能、交叉突破”机场工程与低空基础设施学科发展研讨会。院长汪海年,渭水试验基地主任、机场工程系教授李炜光及机场工程系全体教师参加会议。院党委书记张久鹏主持会议。

汪海年结合国家低空经济战略布局和民航产业升级需求,深刻剖析了机场工程学科发展的新机遇与新挑战。他强调,机场工程学科建设要重点把握三个关键点:一是要聚焦智慧机场、绿色跑道等前沿领域,动态调整学科方向;二是要深化产教融合,主动汇聚行业资源,构建“产学研用”一体化培养体系;三是要加强低空基础设施(LowAltitudeFlightInfrastructure,LAFI)关键技术攻关,打造特色学科优势。他要求机场工程系以此次研讨会为新起点,系统推进学科内涵式发展,着力培养适应智慧民航建设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,为服务国家低空经济发展战略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技术保障。

张久鹏紧扣民航局2025年工作会议精神,阐释了智慧民航迭代升级背景下机场工程学科的战略定位。他指出,机场工程学科需强化学科交叉融合,聚焦无人机起降融合系统、BIM+GIS数字孪生、绿色道面材料等前沿技术研发,推动形成低空基础设施数智建造与运维学科新方向。

李炜光指出,安全根基是民航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,机场工程系要将“安全基因”融入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全过程,优化构建“安全智能监测技术”“机场设施数字孪生”“飞行区智慧运维”等特色课程,加快构建民航安全智能感知验证平台。

机场工程系主任栗培龙汇报了机场工程系整体情况,重点介绍了学科方向、平台建设、课程体系、教材建设及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现状与规划。与会教师逐一分享了个人科研方向及成果,并就学科发展、深化校企合作、推动科研成果转化等议题展开深入讨论。

本次研讨会立足国家低空经济新赛道,提出了“安全筑基、数智赋能、交叉突破”学科发展新范式,推动机场工程学科向数智化转型升级,为新时代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建设注入学科创新动能,在谱写交通强国建设民航新篇章中做出更多更新贡献。

会场

(撰稿:鲁童 审核:刘伟 编辑:郭洋)